UP | HOME

二支緣起

目录

佛陀在契經中說緣起,最典型是十二支緣起,所謂無明緣行,行緣識,乃至生緣老病死、憂、悲、苦、愁、惱,純大苦聚集。除了十二支緣起之外,還有從識而開始的十支緣起,乃至惑、業、苦的三支緣起。最精簡的則是二支緣起。

1 契經

如雜阿含五十九經說:

如是我聞:

一時,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有五受陰。云何為五?色受陰,受、想、行、識受陰。觀此五受陰,是生滅法。所謂此色、此色集、此色滅;此受、想、行、識,此識集、此識滅。云何色集?云何色滅?云何受、想、行、識集?云何受、想、行、識滅?愛喜集是色集,愛喜滅是色滅;觸集是受、想、行集,觸滅是受、想、行滅;名色集是識集,名色滅是識滅。比丘!如是色集、色滅,是為色集、色滅;如是受、想、行、識集,受、想、行、識滅,是為受、想、行、識集,受、想、行、識滅。」

佛說此經已,時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
這裏,緣起兩支是集、滅。有集滅則苦道在其中了。

2 瑜伽師地論之注釋

瑜伽師地論說:

一切行因略有二種。一共。二不共。

共因者。謂喜為先因。由此喜故於彼彼生處。障於厭離滋潤自體。為欲將生所生之處。雖有一切煩惱為因。而於生處生喜者生。非於彼起厭逆想者。又即此喜唯依色說。宿因生已不待餘因究竟轉故。

愛喜集而有色集,即以愛喜爲因,而色集起。

這裏色集,所指新的生命體的集起,而新的生命體集起,也就是五道六趣的生處,雖然以煩惱爲因,但是以先前所常常串習的業爲導向,生到所相應的道趣,也就是習作業引導衆生新的生處的集起。

瑜伽師地論:

不共因者。謂順苦樂非苦樂觸。望於受等所有心法。無間滅意及俱生名。十種色等。望六種識。由彼雖從先因所生。剎那剎那。別待餘因方得生起。

觸集則受想行集,因爲觸的集起,而受想行也因之而集起。

根境和合生識,三事和合而觸生。觸即是認識作用的產生,此中有可意、不可意、非可意非不可意之分,因爲觸的作用集起,而產生苦、樂、非苦非樂的受。 十二支緣起中,觸緣受,即是此意。有了這個觸的作用,相、概念、以及造作的作用都因此而生起。即是五遍行心所的作意、觸、受、想、思的集起過程。

名色集則識集,這裏就是十二支緣起種的名色緣識(識緣名色、名色緣識)。

無間滅意及俱生名,就是等無間緣。上一剎那的六識和諸心所作爲下一剎那生起的六識的等無間緣,以及十種色即五根對五塵作爲增上緣。以這些因緣而有下一剎那的識的生起。

瑜伽師地論:

此中諸行流轉智者。略由三種因緣集故。一切行集所有正智。謂憙集故。觸集故。名色集故。隨其所應若色集若受等集若識集。即此三種因緣滅故。三種行滅。是名諸行還滅智。

此生故彼生,此滅故彼滅。集起是如是集起,滅亦是如是滅。

日期: <2018-10-12 五>

作者: 刘海龙

Created: 2018-10-20 六 10:34

Emacs 25.1.1 (Org mode 8.2.10)

Valida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