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P | HOME

无相三昧

世尊在杂阿含272经中说:

比丘!有三不善覺法,何等為三?貪覺,恚覺,害覺,此三覺由想而起。云何想?想有無量種種,貪想、恚想、害想,諸不善覺從此而生。 比丘!貪想、恚想、害想,貪覺、恚覺、害覺,及無量種種不善,云何究竟滅盡?於四念處繫心,住無相三昧,修習、多修習,惡不善法從是而滅,無餘永盡。正以此法,善男子、善女人信樂出家,修習無相三昧;修習、多修習已,住甘露門,乃至究竟甘露、涅槃。

這裡,三不善覺,即三種不善的尋思心所。貪、嗔、害尋思是有三種想而現起的。

彌勒菩薩在瑜伽師地論中說:

如是邪行,有二因緣:謂於三事不正尋思,及彼前行諸不正想。 其三事者,如前應知。於彼發起諸不正想,隨取相好,自斯已後,於其隨法,多隨尋思,多隨伺察。

也就是於三事起不正尋思和不正想。

哪三種事呢?

彌勒菩薩說:

為斷如是邪行因緣,當知亦有二種對治: 一者、為斷不正尋思,以無顛倒、數數二行,於諸念住善住其心。 二者、為斷諸不正想,修習無相心三摩地。

要斷不正尋思,要正念持續修習四念處;要斷不正想,則應該修無想心定。

這裡無想心定就是三三昧中的無相三昧

印順法師在《性空學探源》中說:

無相心三昧。無相三昧與空三昧略有不同。

《雜阿含》中的修行過程,是由厭患不為境縛,而離欲證解脫。

空三昧重在對外界不染,是情意的厭離。

厭患離欲,本即可以不取相;不過有的人特別喜歡取著於相,為對治它,而說這無相心三昧。

這無相定在所識的一一法,以破壞遣除其相,欲色一切相都遣離不取;因為不取,可以達到離欲證解脫。

《雜阿含》五五九經,有一比丘問阿難:如何對外境法不起所緣相?

阿難答他有兩種:

這是無心定。

作者: 刘海龙

Created: 2018-10-12 五 08:58

Emacs 25.1.1 (Org mode 8.2.5g)

Validate